在之前两个月内,我(尹香武)特意转悠了一下。
一个是广东珠江流域的三江区域——东江北江和西江,我去了东江区域的河源,北江区域的韶关,西江区域的肇庆。也去了韩江流域的汕头和潮州。把广东省地主要的高速公路走了一遍。
也把一直想走而没走的江西赣东地区的高速公路走了一遍。当然还走了湖南、湖北的高速公路。
结合之前乘坐高铁的体验,基本上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传统的基础建设任务,我们国家应该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想在建设高速公路都没地方建了。县县通高速基本已经实现,而且高速公路的路况非常之好,但很多高速公路的车流量是不大的,已经跟国外高速上稀稀拉拉的车辆很接近了。市市有高铁也不远了。
现在传统基建里头,唯一的短板就是机场的数量还是少了一些。但这个空间也不大了。也就是说如果要带动经济。接下来是不能寄希望于传统基建的。搞传统基建的时候,是所有的人都有参与机会的。挖土地,浇水泥,谁都会干。
除去这种交通基础设施。你再说回城市。三四线城市的硬件水平也已经非常好了。主要街道的建设水平。以及重大建筑的建设水平。甚至于跟一线城市是看齐的。而且各个城市的新区都已经划定了,新区的规划建设也已经到达了相当高的水准。也就是说城市类的建筑类的基础设施也已经到头了。新区经济基本到头了,城市基础设施到头了。
所以中国启动了30多年的传统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的不断扩建,其实就类同于给所有的人饭吃,无论能力够不够都能够配得上,就业上和房地产投资上都是这样。
这事实上就相当于一种通胀。让全民去享有了。当然我这里说的通胀是广义的,这是一种就业的、投资的通胀。但这个路子基本上已经走到头了。这会带来巨大的改变。
江西700多年的大樟树
所以国家会倡导新基建。新基建是什么呢?信息基础设施,新能源基础设施。等等吧。但是新基建的参与门槛就高了,并不是谁都会干的。所以在就业上就会出现通缩。能力上对应不了新基建的基层人士,接下来就要更多接受保障了。
而城市建设呢?扩大规模的路子也走到头了。接下来就是超大城市带领都市圈的发展了。在此之外的城市必将不但扩张无力,还将进入收缩的阶段。还不仅如此啊。你比如说现在的溶液。也都是新农业了。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农业领域,农村领域的就业也在通缩的。但是整个社会的发展效率一定是会逐步提升的。这就会更加反衬基建领域的就业通缩。表现出来就是人际之间差距扩大。
这个话很难听。但还是得说吧。匹配不了新基建的基础人士,未来将逐步地降级,降级到什么地步呢?就不是低收入的地步了,也不是低支出的地步。而是不需要支出的保障地步。什么房子啊,什么生活必需品啊,就会实现生存的共产主义。
但与此同时。能够匹配新基建的基础人事。特别是能够匹配投资的高级人士。就会进入升级阶段。前者升级为中中产和上中产。后者升级为富裕人士。那么匹配他们的东西就要讲究了。消费升级就不必说了。但是这一块的空间很小。而且消费对于这一般人来说引不起兴奋感了。
对后者更重要的是投资升级,资产升级。表现在股市和楼市上。就是好的股票和好的房子,你看起来价格很高了。但是这群人的投资能力强,支付能力强。好的股票和好的房子还会涨价。你看现在深圳,3,000万元以下的房产心态有点不稳定了,都是以上特别是总价5,000万元以上的房产。是非常稳定的。
基础设施如此之好了——好到连落后的江西的昌九高速公路及其服务设施都是世界最顶级的了。社会就等着有能力的人在这种基础设施之上进行更好的发挥了。但是这种基础设施也是一种文明的屏障。满足不了这种效率的人,它会自动自觉地退场的。现在社会已经准备了足够多的优质地退隐场所。
有志的投资者一定要小心。具象到房地产市场上,从价值的角度,唯有——产业驱动的本价品种、稠密价值or精密价值=时间资产+空间时间化——这些资产才值得高度关注。而最最值得关注的是——天选综教,只有这种资产,才能满足“时间价值+人性价值”的要求,享受超越一切的变量。
除此之外地房地产,都必将只是楼市储蓄品种,而不是投资了!